分類
科技技術探討

台灣的發電方式有哪些?水力、風力、太陽能、核能……

水力發電的好處與壞處介紹


水力發電的好處介紹
□能源能重複使用
□單位的成本非常低價
□水能與電能的轉換效能不錯
□不會使空氣的品質受到損害
□能夠生產出氫氣

水力發電的壞處介紹
□水力發電相關設施的建造售價十分昂貴
□倘若是在河川土周邊打造水壩,會令河川的生態受到傷害
□想要尋找到合適建造水壩的地點非常困難



跟著氣候與環境的更改,現代的環保議題早已是你們都必需去在意的了,而再生能源就是環保議題中十分重大的一環,在台灣未來想要發明的再生能源中,除了政府積極研發的太陽能跟風力發電系統以外,小水力發電系統也能夠替以後的再生能源出一份力,小水力發電系統主打是最乾淨的再生能源類別,從目前世界上的先進國家也都在強力施行小水力發電系統的情形來看,便能夠發現到小水力發電系統的不可或缺性。很多人對於水力發電就只瞭解水庫發電而已,但台灣的降雨量相當高,倘若不將這一些雨量再做循環利用跟規劃,那對於台灣來說將會是十分白費的,而小水力系統的研究跟推廣,不僅將這些原本會被浪費掉的能源再去做回收使用,並且也幫忙台灣在以後的再生能源市場當中尋找出了自己的下一步。



核能 台灣,太陽能 綠能,風力 風力發電,水力 核能,發電 發電,火力 火力發電,能源 能源,火力發電 風力發電,核能發電 核能發電,太陽能 發電



太陽能的好處

□普遍性:太陽光映照面積散布地球大多地區,各個地方均能使用。

□永久性:太陽的能量起碼有六百萬年的時限,能提供我們長期使用,而且太陽消逝時地球也不存在了,不需煩惱使用期限的問題。

□低污染:太陽能發電的運作方式不會引發環境污染。

太陽能的壞處

□能量密度低:匯集太陽能需要開闊的土地,故能量密度低,並且需要設計集熱器亦或是精確的反射組織。

□能量來源不平穩:不可以持續使用,夜間不行使用,且容易受地點和氣候影響,難以供應穩固的電力。

□機器成本較高:太陽電池與集熱器原料成本高,僅有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原物料成本十分低,不過這種材質不但能量轉換功效很低,染料也不可以承受陽光長期照射。

□發電效能偏低:太陽電池的發電功效偏低,單晶矽最高能達 15%,化合物半導體雖然可以達 30% 以上,可是成本特別高,大多數人不易接納。

□製作時磨損很大的能量:太陽電池必須使用純度極高的半導體作為材料,在製造的時候必需耗用很大的能量,也會產生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太陽電池在運作的時候就算不會出現環境污染,然而在製造的流程當中還是會招致環境污染。



台灣在亞熱帶區塊,太陽能資源豐足,故帶給各位一個深切期待:太陽能發電的方式將來可替代大多的能源需要,就像美國科學家估算在美國西部建設一座太陽能發電廠,到了2050年太陽能發電的方式可期望代替美國69%的電力、35%的能源!不過,在台灣地小人稠的環境的侷限之中,要使太陽能具備至關重大的替代性,必須有不一樣的做法,而且必須長期耕耘、苦心經營才能達到。



從永續能源~永續水資源以及氫資源


21世紀你我面臨的困境,不僅有空氣污染而已,還有水資源短缺及全球暖化效應 (Global warming)。現今具有的能源都不能從根源解決以上困境。除了核能以外。任何使用化石燃料產生氫氣(比方天然氣)的方法,只不過是轉移視線的(障眼法),都會產許多的二氧化碳。

只有核能可以產真正乾淨並且經濟的氫氣,徹底處理Global warming的問題。

只有核能可以經濟的淡化海水,徹底解決人類將來的(渴望)!

運用氣冷式反應器升溫至900°C的高溫直接分解水蒸氣產出氫氣的計畫,早就在美、日、德…先進國家研究多年。令人興奮的是可以產氫/發電雙效的AHTR在2007年發明成功,2010年正式運轉。1座1,000 MW(兆瓦)核電廠可以供應2,000萬輛車輛利用,效率比至今電解法產生氫高10倍。

使用核能發電淡化海水能追溯到1968年。日本、前蘇聯、中東等等地區都有成功例子。以至一般人煩惱的輻射滲漏問題,至今還未出現過。按照現在核能技術,一座1,000 MW的普通電廠,天天能供應100萬噸的淡水,可提供400萬人運用。相信不久之後的以後,核能一定能夠在經濟、環保與不危險的前題下,滿足你我對於能源及水源的永續發展需求。




※轉載本文請事先告知※